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龍山寺

乾隆年間,北部淡水河流域日漸開發,乾嘉時期移墾淡水的人數激增,水圳、廟宇等設施大量興築。咸豐初年,沿河大街淤淺,民房因而建立,由此地開始形成街道,並慢慢產生交易行為,淡水街市發展至後街一帶,龍山寺也隨之興建。淡水龍山寺約初建於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同年年底竣工掛匾,由洪光海、洪光城兄弟獻地。咸豐末期地震頻繁,因此履建屢毀,加之此時其漳泉械鬥激烈,建廟工程因而耽擱,至後人修史無法確認其正確使建年代。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之戰後,傳聞觀音菩薩顯靈助陣,事後光緒帝御書「慈航普度」賜匾。至民國年間曾多次修葺,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動工翻修後面貌一新,但仍不失原貌。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