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字碑

宜蘭地區,舊時稱噶瑪蘭,在乾隆年間吳沙入墾後日漸開拓,嘉慶十五年(1810年)清廷將此地納入版圖並設官治理。開闢之初,通往的路徑大略分為南北二路,南路由中部經水沙連、埔里,循山路而至,北路則由淡北地區,經由山路出入此地。淡北地區進入噶瑪蘭之路線即稱淡蘭古道,路線約自艋舺始,經三貂嶺,越嶺進入噶瑪蘭,同治六年(1867年),臺灣鎮總兵劉明燈北巡,正是以淡蘭古道為主,行經三貂嶺時,有感此嶺道地勢險峻,風景壯麗,便在山邊岩石上題下「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寒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並於字體上貼金箔,故民間俗稱「金字牌」,後名稱訛傳為「金字碑」。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