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重區六張街福安宮土地公廟身上的交趾陶是由陳天乞的二弟子邱重義創作。邱重義父親邱東波善木雕科花,剛從泰山搬來三重埔橋階下時,生前與木雕大師黃龜理熟識,而他又喜好養鴿子,與當時住三重區中央北路15巷的剪黏和交趾陶大師陳天乞同嗜好,邱東波與陳天乞兩人一見如故,他們也同為廟宇工作,由於這種特殊關係,少年邱重義成為阿乞師家傳技藝少數徒弟中的首位外姓徒弟,泥塑、剪黏、交趾陶功夫盡得真傳,出師後成為乞師的「師傅頭」,代乞師主持「控制場」,他和乞師完成不少台灣各地大廟創作,邱師傅是目前台灣極少數擅長交趾陶技藝的佼佼者。
在六張街不起眼的六張公園旁福安宮土地公廟上,抬頭一望,邱重義的水牛剪黏水車堵風格近似阿乞師的武將大動作,人物坐騎特別具陳派風格,其馬眼圓睜、雙耳豎立、四蹄彎曲、馬尾呈水平提起,將奔跑的動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馬身豐滿又結實有力,堅硬的交趾陶身體透露出馬奔跑時的肌肉動感;或許小小土地公廟作品長期外露經風吹雨淋日曬,又被長期信眾香火燻黑,可是尪仔曲勢與面部神情仍躍躍然。六張街福安宮是舊三重埔六張位於大智街的大圳溝旁,民國58年(1969)都市重劃由住家在旁的福安里里長蔡自然募款重建至今,半世紀以來香火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