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游厝山牆軟團泥塑

圖游厝山牆軟團泥塑造型精美,有幾何抽像美。游厝財力雖然約遜於六張莊根藤古厝、後竹圍街林氏古厝,然游厝外觀裝飾美亦不亞於他們。第六代游福來育有5子4女,據四子游榮久表示,自小家境並不富裕,種蔬菜與水稻過活,年輕時他和其他兄弟及孫子輩等人也曾載蔬菜到台北市大稻埕、七號水門、萬華等地去販賣。講究美觀的游厝僅一層樓高,和昔日三重地區的百姓一樣最怕颱風來臨,廣大稻田和菜田都毀失,死亡威脅更不在話下;民國52年(1963)葛樂禮超級強烈颱風掠過宜蘭、臺北等地區,造成北部地區相當大的豪雨。由於雨量太大及正值漲潮期,且排水系統過於老舊,再加上原來可以含水的地區正在蓋起大樓,導致大雨無處宣洩,積水非常嚴重,雖增加抽水站仍緩不濟急,復以石門水庫洩洪,造成台北盆地大淹水,整個大台北地區包括三重、蘆洲等地頓成水鄉澤國,水裡泡了三天三夜。葛樂禮颱風是標準的威力驚人西北颱,造成全臺相當慘重的災情,也讓臺灣人民對於往後的西北颱聞之色變。游榮久指出,當時水淹到屋內一人高,父親游福來和家人帶著開山刀爬上半閣樓,屋頂下大樑數根,他們把門板等不用的板片鋪設在主樑上,全部人窩在窄小空間,開山刀隨身,以防水淹到閣樓上時,以便隨時敲破屋頂瓦片,爬上屋頂作最後的逃命。而小孩一個一個綁在大人身上,以防颱風雨大風強在屋頂上把小孩吹走。天然災害颱風真的是早期先民最怕的噩夢。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蔡棟雄
  • 取得方式
    現場拍攝
  • 資料來源
    蔡棟雄
  • 撰寫者
    蔡棟雄
  • 創作者
    蔡棟雄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0/24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國民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