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氏古厝公媽廳前匾額。三重少見的藝術三合院,林氏古厝正代表古早三重埔人奮鬥迄今一頁歷史,它建造於大正14年(1925),佔地達六百多坪,林氏古厝是典型的相地與格局兼顧的古宅第,建時考察山川形勢及方位,古厝面東北淡水河,為逆水為財之典型建物。決定了建築之座落與朝向,建物空間佈局,遵循傳統建築配置,為一單進五開間,座北朝南,有左右護龍內外埕及圍牆,古厝正身主脊及護龍之屋脊均為馬背形式,左右稍間(次房)為燕尾脊形式,並以落差突顯主從關係。主屋之公廳,祭祀林家列祖列宗,亦為處理家族事務與對外的會客空間,其餘屋間,共十四間,左右各三間主客房,東西廂房各四房,則依各房輩份與尊卑關係居住,體現出古人長幼有序且相互調和之價值觀。林氏古厝具有水形山牆、燕尾式屋脊,採前低後高、步步高升的作法,對冬暖夏涼、日曬通風都有良好的效果。以祭祀祖先的正廳為中軸,延展為對稱型態,前有垂花門廳,就是凹巢三川門,或稱加冠晉祿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建築師涵蓋多為早期三重埔一流的工匠,著名的阿乞師陳天乞的剪粘與交趾陶作品目前仍珍貴保留,舉目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