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孔子廟

明永曆19年(西元1665年)勇衛陳永華創建的先師聖廟是屋三進及兩廡,旁設置明倫堂。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分巡臺廈兵備道周昌及知府蔣毓英,鑑於鄭氏時期草創的聖廟形制簡陋,因此各捐銀百兩,加以修建,並改稱「先師廟」,懸清康熙御書「萬世師表」聖匾於正殿中,於是廟貌煥然,大別於前。清康熙51年(西元1712年),分巡臺廈兵備道陳璸又大規模修建,內容除了大成殿、啟聖祠外,在櫺星門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明倫堂前兩廊分到六藝齋;明倫堂後建教官薢舍及齋廚,東邊則建朱子祠,孔子廟總算規模初員。清乾隆14年(1749年),巡臺御史楊開鼎第二次大修孔廟,也成全臺衿士之踴躍急公合力捐修,可想見臺灣府學已獲得普遍的重視。清乾隆42年(西元1777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將大成殿東西兩廡及五王殿(即崇聖祠)虔加修整」,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臺灣議准建省,臺灣府更名臺南府,兩年後臺灣府學也改稱臺南府學。日本領臺後,孔子廟充當日軍屯駐所及公學校等,以致遭受嚴重破壞。大正6年(西元1917年),日人採解體修護方式就大成殿、明倫堂、東西康、崇聖祠、東西大成坊、禮門、義路、文昌閣、泮池以及泮宮坊加以重建。至於文昌祠、朱文公祠、明倫堂兩側廂房、萬仞宮牆及欞星門則不再復建,然而於民國68年時(西元1979年)文昌閣重建,並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時,展開近期內最後一次大修,並於民國78年(西元1989年)時完成驗收。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中西區
    永慶里南門路2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72台內民字第202452號
    1983-12-28 15:40:22.0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 現狀
    為三進兩廂支三合院建築,依「左學右廟」、「前殿後閣」之傳統規制興建而成,正門為東大成坊,更為國內唯一立有泮宮坊的文廟,但坊與廟之間已被南門路劃開與之相望。
  • 外觀特徵
    建築物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設明倫堂,以設學延師,舉賢取士;不僅成為臺灣創建最早的孔子廟,同時也開啟了臺灣儒學的先聲,敢又稱「全臺首學」。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屋頂防水、消防安全
  • 使用情形
    祠廟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臺南市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6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室內特徵
    大成殿內屋頂為重檐歇山之形式;正殿粱上懸有自清康熙以降歷任皇帝與國家元首所贈之匾額。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緯度
    22.9902053720727
  • 經度
    120.204102645892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38條綜合評定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