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沙灣砲台

二沙灣砲台在1841年即已存在,不過,當時的砲台是在山下的基隆港邊,為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鴉片戰爭時,英國軍艦曾攻擊基隆港,但被鎮守在二沙灣砲台的清兵擊退。1884年清法戰爭時,法軍攻打基隆港,二沙灣砲台被炸毀。戰後,劉銘傳鑑於二沙灣砲台為鎮守基隆港口出入的要津,大約在1885年或之後,在二沙灣海邊的山上另建新式砲台,聘德國人監工,將全區分為營盤區和砲座區,用以防禦北台灣的門戶,並題為「海門天險」。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基隆市
    中正區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旁,民族英雄紀念碑對面山上,位於大沙灣及二沙灣之間。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台內民字第202452號函公告
    1983-12-28 17:58:29.0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5


    種類名稱
    關塞


    種類代碼
    A24


    種類名稱
    學校


  • 現狀
    尚可。
  • 外觀特徵
    二沙灣砲台又名「海門天險」,城門朝西南,為標準的中國式城門,入口是以石塊作丁順砌的拱門,門楣題有「海門天險」四字。城門兩翼為城垣,上築雉堞,並設有射口。進門後為一大平台,左右仍保存有許多牆基。上了大石階後,分成兩個砲台區,都朝向可監控港口的北方。「海門天險」因地制宜,居高臨下,屬於「抱山式砲台」,與同時期在淡水、澎湖等地所建造的「平地式砲台」形制不同,非常具有特色,充分展現了精采絕倫的地形戰術。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維護古蹟本體安全以及周邊環境清潔維護。
  • 使用情形
    開放民眾參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室內特徵
    砲台相關營舍現況僅存部份建築殘跡,已不具室內空間。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 緯度
    25.1375894127227
  • 經度
    121.75756653938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第1項辦理。
  • 指定(登錄)理由
    一、該砲台建於清道光20年,歷經清英鴉片戰爭、清法戰爭,具有重大之歷史意義。 二、該砲台規模宏大,結構造形均佳,且為吾國土法建造之堡壘,有其特色,亦具學術研究之價值。(72年8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資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