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重大拜拜台北大橋人山人海

民國40到50年代(1950到1960年代)伊始,三重先嗇宮主辦的每年農曆4月26日神農大帝聖誕大拜拜活動,一場三重神農大帝的祭典,竟然演變成為轟動全國的三重埔大拜拜的大宴客全民運動,三重市境內家家戶戶辦桌,邀請台北市及鄰近鄉鎮、其他台灣地區親友來家做客,有的市民打腫臉充胖子,雖然家裡沒錢還是會借錢拼充面子,後期間,家家戶戶幾乎都會辦桌請客。那時每戶都會找辦外燴的總舖師(廚師)來辦桌,左右鄰居幾戶都會請同一家的外燴總舖,一條街上總會有三四個不同家的外燴辦桌,巷道中常看到宴席佔著部份馬路,晚上三重的大街小巷總鋪師在堆滿不惜花費鉅資請客,「輸人不輸陣」,三重拜拜對有些窮人家來說,有可能是一年一度的惡夢。

農曆4月25日前菜餚宴席間忙進忙出,主人家與外來客划拳、喧嘩,三重埔的當晚是前所未見的熱鬧吵雜;有的家戶在中午時就提早辦理宴客,還有的生意人交陪做的大,人情世事面面週到,招待不同身份賓客,連請數日。印象中,熱鬧的農曆4月25日當晚,只見街道上人潮川流不息,從各地湧入一波又一波的食客,特別在下午三、四點起,從台北大橋台北市端過來的饕客如潮流湧進,很誇張的,人潮最巔峰時刻,只見台北大橋人行道上擠滿了人,人挨著人寸步難移,進退兩難,橋上快車道公車與私家車輛靜滯不動,台北市與三重市之間的台北橋形成一條長長的停車場,慢車道上自行車慢速龜行,傍晚下班時刻,三重市民從台北市歸來,一趟短短台北橋之行竟然需要一、兩小時,平時過橋時間也不過以分計。三重遊子回家的路遙遠,賓客也饑腸轆轆。從橋頭雜遢而下的人潮,妨礙到交通,汽車鳴笛聲與沸鼎的人聲不歇地交織,宛如一幅壯觀的人客浪潮圍城交響樂章,不過雖然一趟三重大拜拜之旅吃得很累,賓主總能盡歡或酩酊而歸。最著名的「三重大拜拜」轟動全國,民國50年代(1960年代)高峰時,還號稱每年可吃掉一座中興大橋,規模之大,至今仍為老一輩民眾津津樂道。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陳秋金
  • 取得方式
    翻拍
  • 資料來源
    陳秋金
  • 撰寫者
    蔡棟雄
  • 創作者
    陳秋金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8/14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陳秋金
  • 時間分期
    民國40~5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