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溪尾草厝巷德茂居三界公爐

圖三重區草厝巷葉氏德茂居屋內樑底下懸掛三界公爐,是台灣古厝閩南人習性(若是客家人反而把三界公爐擺在室外);據指出,農曆初九天公生,閩南人家家戶戶以隆重祭典拜天公,平時也會在自家古厝公廳第二根前樑燈樑下懸掛這象徵天宮的天公爐,每天早晚為祖先上香前,一定先拜所謂的天公爐;其實,在台灣閩南傳統三合院古厝公廳門上方的燈樑懸掛的一個三個爐耳的是三界公爐,代表神明三官大帝堯、舜、禹化身,民間傳說三官大帝在其個別農曆誕辰時(天官正月15日、地官7月15日、水官10月15日)會下凡為人們賜福、赦罪、解厄,因為三官大帝為人們賜福、赦罪、解厄,管轄事務與百姓禍福相關,所以演變成閩南家庭天天拜三界公爐的習慣。而反看天公爐是四個爐耳,有神明寺廟宮壇門口設天公爐,而圖中德茂居懸掛的應是三界公爐。

草厝巷是三重區溪尾街的舊地名,草厝成列為巷而名之,日據時代,由汪姓、葉姓、陳姓等多姓人民於今分子尾街處,蓋草厝為居,以農為業,多種秀英花居多,此巷因清一色為草厝故叫草厝巷。光復後,分子尾住民業農居多,民國60年代(1970年代)成為布行大盤商聚集之處,名聞各處,附近碧華布街近年聲名大噪,常舉辦布街藝文活動,買布不論尺碼,論斤兩而售之,可見其便宜,布料好壞都有,任你挑選。但現在已較昔日沒落,布行已少。溪尾里與分子尾里分界處(今溪尾街165巷附近),昔日即為草厝巷。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葉金全
  • 取得方式
    翻拍
  • 管理者
    葉金全
  • 資料來源
    葉金全
  • 撰寫者
    蔡棟雄
  • 貢獻者
  • 創作者
    不明(葉金全提供)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8/12
  • ISBN
    9860015996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三重區公所
  • 存放位置
    葉金全
  • 時間分期
    民國40~5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