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二重疏洪道有一間很有名的陰廟名萬善同,過去市民都習慣稱之為廟仔公。它起源於古時二重後埔(現在二重疏洪道)居民整理亂葬之遺骸,合葬於塚並蓋小廟以供鄉人祭拜。前清先人墾殖艱辛,往生者常於田野就地掩埋,而形成亂葬,大正2年(1913)二重地方集五保人士之力,出資整理遺骸而合葬之,謂之廟仔公。民國60年代(1970年代),該處曾多次淹水,鄉人不忍而重修,將淹水變黑之骨骸,一一清洗晒乾裝袋,合計72袋,再擇吉日而葬於原處,砌磚開挖以防再淹。
因此石碑刻有萬善同歸四字。雖屬陰廟,卻靈驗異常,祭拜孤魂,在大家樂最瘋狂年代,萬善同成為求明牌最熱門地點。因萬善同位於二重疏洪道範圍,附近雜亂不堪,後來三重市公所出資整理,將其公園化,一來供市民祭拜之方便,二來彰顯厚道仁慈之美德,此處已成二重疏洪道上區民和外地遊客休憩景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