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津沙國小音樂課

照片攝於民國53年(1964),小朋友圍著年輕時的曾淼祥老師上音樂課。老師彈琴,小朋友擊鼓擦鈸,張口齊唱,這種鼓鈸齊鳴、節奏強烈的伴奏,大概不會是小調民謠的溫婉,而是五零年代學生都要學唱的《馬祖精神歌》之類。照片背景是津沙西邊山,石屋依山而建,比起現在密集許多。

站在曾淼祥老師旁邊,擊鼓的是津沙客棧邱吉勇,其他還有邱吉鶴、徐明金、林仙菊等。拿大鈸的少年是潘財俤老師,現居台中,曾在基隆海事任教。

當時國小考初中競爭激烈,民國55年曾老師調職馬祖國小,將幾位愛徒包括潘老師、邱吉鶴、邱清成等,從津沙帶到馬祖,曾老師親自督導。他們住校,在教室打地鋪,自己煮飯洗衣;一年後成績斐然,全數考上馬中,潘老師還是當年的榜首呢!

津沙人的原鄉在連江曉澳,說家鄉話都帶連江口音,抑揚頓挫,很好聽。島上流傳一段童謠,模仿津沙人講話:「大姆姆,踢到石頭姆,瓜得疼、雷得疼;隔蜀暝,還在疼。」非常有趣。津沙人豪邁善飲,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所以津沙人能釀非常香醇的「生紅」老酒。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津沙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劉宏文
  • 貢獻者
    照片提供
    邱吉勇
  • 資料來源
    連江縣志教育志(2014)
  • 時間起
    196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