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唱遊課

50年代的馬祖小學,男教師遠比女教師多,而且多是國軍或海保部隊退役轉任。他們擅長生活教育,主要擔任國語、算術、常識、勞作等課程。他們鄉音濃重,也沒有注音符號的基礎,以至於各國小的國語發音,都有一些差異。

當時就讀梅石分校的學生,前後幾屆,幾乎都將「全部」唸成「傳部」,甚至固化而成一輩子的口音了。

民國52起,有幾位年輕女性教師自願來馬服務,立即為國小校園注入青春活力。她們會彈風琴、跳土風舞,主要擔任唱遊與低年級的教學。

當時課程有唱遊課與課間活動,一般就是跳土風舞。老師在操場中央彈風琴,學生圍成一圈跟隨音樂起舞,最常跳的是水舞與七步舞。

照片場景在牛角村中心國小(現址為連江縣議會),學生跳七步舞,男女配對,男在內女在外,牽手向前七步加一踏步,再後退七步加一踏步,隨後轉圈並交換舞伴。

許多人是第一次牽異性小手,害羞女生甚至帶一截小樹枝讓男生牽著,握者乾樹枝的男生也只能徒呼負負!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復興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劉宏文
  • 資料來源
    連江縣志教育志(2014)
  • 時間迄
    1964
  • 時間起
    1963
  • 時間分期
    約196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