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場內瓦斯窯及其燒製之成品,窯場有一套生產流程,在1983(民國72)年轉為觀光工廠時,一並將生產與觀光結合,生產的同時也能讓民眾瞭解製陶過程。場內雖接受大量訂單生產,卻依然堅持手工製作,每個步驟都依賴人力,雖不及自動化機械生產,但卻極具手製的質感與價值。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自西元1927年(民國16年)成立迄今(2019)已92年,除了是一處賦予教育及傳統文化的觀光工廠,更是當地人民的記憶,曾為水里鎮帶入具有產值的陶瓷產業,也留下了珍貴的陶瓷文化,今日依然在文化創意的區塊上努力,為南投陶持續傳承推廣。
創立初期水里蛇窯一直使用當地的木柴與在地的陶土作為生產的原料,生根於水里鎮,歷經陶瓷業的興衰後依然在水里這片土地上持續開花,文化園區雖已轉型成為觀光工廠,但,依然以生產陶瓷產業為主要業務,帶動當地就業人口,園區內除了保留極具文化價值的蛇窯,主要燒製以瓦斯窯、電窯為主,接受國內外旅宿業者訂單,生產客製化訂制產品,窯內也有工藝創作品,更有符合國人飲茶茶具的相關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