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

卑南遺址是目前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出土的石板棺、玉器、大規模聚落遺物,在臺灣首屈一指,即使在全世界也不多見,不但與臺灣西海岸的若干史前文化有相通,與現存南島民族之文化也有所關連,為臺灣史前文化整體發展脈絡中的重要環節。整體價值涵蓋面非常廣,除有形的建築遺構、出土文物及標本外,有宇宙觀等無形文化遺產,皆有極高的代表性與重要性。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國家臺灣中國入選潛力點時間(左)登錄世遺時間(右)2003年1987年總面積約80公頃約0.42公頃的石灰岩洞穴歷史年代約2,300-5,300年約50萬年特殊價值顯現卑南文化玉飾工藝已高度發展之水準,被視為人類藝術的奇蹟北京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世界列名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中,周口店為內容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一個 故鄉普悠瑪作詞:四弦/作曲:陳建年笛聲響即將離別故鄉Puyuma輕輕揮動著我的手點點雨滴串串淚珠順著我的臉龐滑落何時那快樂遠離了我時光隧道裡我擺渡著憂愁孤獨疲憊的我又將再流浪故鄉Puyuma我愛的故鄉PuyumaPuyumaPuyumaPuyumaPuyuma<節錄>雖然卑南族與卑南遺址的古卑南聚落可能並不同族,但走在卑南文化公園中,隨著悠揚的音樂,一樣能感受到美麗歌詞生動的意境,吹著太平洋的海風,走過都蘭山步道與卑南遺址區域,就如同時光隧道般的記錄,敘述著祖先的靈魂與生活型態,我們得以享受著與祖先相同的原生山林氣息。 古卑南聚落的族人相當重視身後之事,石板棺長軸與地面住屋的軸向相同,略呈南北向,指向都蘭山,死者仰身直軀下葬,腳也指向都蘭山,似乎那裡就是魂歸之所。一具石板棺通常埋葬一位死者,也有重複埋葬情況。多數成年人及少數幼兒入葬時都有隨葬品,包含玉、石質裝飾品,武器、工具、陶紡輪、陶容器等。有些階級地位較高者棺具較大,甚至壘石為槨,隨葬品也質精而量多。死去的親人通常埋葬在屋裡或附近,與活人長相左右。出土的家屋與墓葬上下緊密交疊,為卑南遺址的一大特色。 由「碳十四定年法」推算,卑南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古卑南聚落的住屋毗連成列,略成南北軸向,遙指都蘭山。每棟家屋坐西朝東,遠望溪流與海洋。主體為長方形平面,東西長11.5公尺,南北寬5.5公尺。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地點名稱
卑南遺址/卑南/都蘭
緯度
22.7942238/22.7813/22.8723
經度
121.1164398/121.122/121.227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