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

國家:中華民國(臺灣)方位:地圖上確切位置與地理座標卑南遺址位於臺東市南王里,東南距臺東市中心約5、6公里,座落在卑南山東南端山麓,卑南大溪的河階面上,東北遙望都蘭山,佔地廣闊。潛力點範圍:卑南遺址是臺灣地區目前所知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總面積約估為80公頃,重要部分至少有20-30公頃。緩衝區應涵括卑南大溪、卑南山及卑南文化人的聖山-都蘭山。 出土的石板棺、玉器、大規模之聚落遺物,在臺灣首屈一指,既使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就學術的意義來看,代表史前文化的卑南遺址,不但與臺灣西海岸的若干史前文化有相通之處,而且與現存南島民族之文化也有所關連,成為臺灣史前文化整體發展脈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三項。整體價值涵蓋面非常廣,除有形的建築遺構、出土文物、標本外,無形的文化遺產,皆有極高的總體價值與重要性,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六項。 臺東縱谷是一個大斷層,西邊屬大陸板塊,中央山脈高峰林立;東邊屬於海洋板塊,地質和大陸板塊完全不同,主要由海底火山、珊瑚礁及海底的沉積物組成。海岸山脈南端的卑南山礫岩與利吉泥岩,隔卑南大溪相望,地質上,兩個岩層均為臺灣板塊構造運動的證據。卑南山海拔411公尺,山上有很多裸露的露頭岩層都是卑南礫岩,為板塊擠壓時,中央山脈急速上升,河流強烈侵蝕、搬運與快速堆積而成,並受地殼抬升作用形成卑南山臺地。利吉泥岩則是弧前盆地內的深海沈積,是因板塊擠壓造成大陸斜坡物質崩落形成的傾瀉層,因此,利吉泥岩中含有許多外來岩塊。在地形上,兩者皆隸屬於花東縱谷地形區,因岩層特性而發育成的特殊惡地地形,為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重要的地景資源。卑南文化人的聚落依山傍水,背倚卑南山,前傍卑南大溪。聚落的南方則是水草豐饒的臺東沖積三角洲平原,由卑南墓葬區內,1,500多具石棺的長軸皆呈北至北北東—南南西至南的方向,此一「帶狀分布」特色與地面上的建築布局來看,卑南聚落房屋的門可能是朝東東南方,即卑南大溪,流入太平洋方向。卑南大溪自池上沿臺東縱谷南流,一路匯集中央山脈東坡的各支流溪水,在鹿野嘉豐附近襲奪鹿野溪之水後,流量與侵蝕量大增。因東側的利吉層較為鬆軟,溪水不停地向東侵蝕,形成頗為壯觀的利吉惡地形。從聚落向北望,是海岸山脈新港山以南最高峰—都蘭山,由海底火山爆發的碎屑組成的火山集塊岩,質地堅硬。山上保存原始闊葉林,自然環境良好,以產藍寶石著名。卑南遺址公園在植栽考量上,選擇具四季變化、誘鳥、誘蝶等特性的原生種作為修景植物,因此四季可見鳥飛蝶舞的景致。尤其是鳥類聚集,更是公園一大特色。吵雜的樹鵲、鳴聲婉轉外型秀麗的綠繡眼、俏皮的特有種烏頭翁、大冠鷲、環頸雉、牛背鷺、小雲雀及羽色鮮麗的五色鳥等,皆棲息於公園中,而每年都來此繁殖孵卵的稀有留鳥黑冠麻鷺,更是令人驚奇。從9月開始,大批紅尾伯勞鳥為冬候鳥的來臨開啟序幕,抬頭望或許可看見赤腹鷹或灰面鵟鷹南下遷移的景象。除鳥類之外,偶而可見臺灣彌猴進入附近釋迦果園覓食。由動物的棲息與覓食情況來看,顯示公園的生態環境已被動物所接受。卑南文化公園是本島第一座現地展示的遺址公園,在早期規劃中,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李瑞宗教授曾針對卑南山附近原生植物進行調查研究。其研究重點朝向選擇適當的臺灣原生植物,並儘可能復原遺址的植被,以模擬史前聚落的自然生態,重建當時卑南文化的植被風貌。此外,也選擇南島民族常用的植物,期使遺址公園成為民族植物野外展示場。由上述的規劃原則可看出,卑南文化公園的植栽將結合原生、遺址、民族等前提來做樹種選取,目前遺址公園到處可見低海拔臺灣原生植物,計有蕨類、裸子、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共62科139種。這些原生植物在公園各階段的規劃中,陸續生長在遺址土地上,展現了臺灣本土植物的多樣性。 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紀錄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鳥居四度來臺進行人類學調查期間,曾為卑南遺址的地表石柱拍攝兩幅照片,時間可能是1896年。鹿野忠雄是第一位將卑南遺址當作考古遺址加以研究的學者。他在1930年發表的文章中敘述,有數不清的板岩石柱豎立於地表上。鹿野採用鄰近卑南族的傳說,推測這裡曾存在一個古代部落,石柱是居屋的殘留。日治五十年期間,學者注意之焦點主要是地表的立石遺構。1945年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首次對最大立石之周圍進行試掘,始初步發現地下的陶器及住屋遺跡。二戰以後,陸續前來卑南遺址調查的國內學者不在少數,但都未曾做過發掘。1975年,臺東縣政府將卑南遺址列為地方古蹟,1979年再提升為臺灣地區三級古蹟,只是遺址保護工作並未就此落實。1980年南迴鐵路卑南新站(今臺東站)開工,將地下沉睡數千年的遺構、遺物大量揭露,並造成嚴重破壞,引起輿論及各方的高度關切。臺東縣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成果十分豐碩。無論是發掘面積、出土石棺及遺物數量皆是臺灣考古史的空前紀錄。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重現於世,令人驚艷。卑南遺址為臺灣最具代表的史前遺址之一,已無庸置疑。目前,卑南遺址不但已被指定為國定遺址,同時也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臺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基本資訊

  • 相關地點
    臺東縣
  • 地點名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卑南遺址/東坡/卑南/利吉/池上/四季/火山/寶石/臺大/鹿野/都蘭/高峰/南新/南王/南山
  • 緯度
    23.524082/22.7942238/24.9733/22.7813/22.8548/23.1257/24.4858/23.0103/24.8168/25.0182/22.9115/22.8723/24.62/23.497/22.7861/24.7994
  • 經度
    121.390877/121.1164398/121.076/121.122/121.15/121.22/121.426/120.578/121.078/121.534/121.136/121.227/121.102/120.383/121.115/121.15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