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鐵舊山線

1908年隨著臺灣西部縱貫線鐵路完工,當年架橋技術尚未臻成熟,挑戰環繞山路與架橋過河的艱辛工程,創造出當時臺灣鐵路工程技術上最大坡度千分之26、最小彎道半徑300m、最長花樑鋼橋、最長隧道群等偉大經典之作。最東側關刀山系,西側火炎山系,造就既彎又陡的奇特地形和沿線樸質的聚落人文、古蹟,以及林相豐富的自然景觀,不論在臺灣鐵道文明發展或文化歷史價值,都具無可取代的地位。 臺鐵舊山線薩瑪林鐵道國家臺灣奧地利完工時間1908年1854年入選潛力點時間(左)登錄世遺時間(右)2003年1998年鐵路最高點勝興站海拔402.36公尺薩瑪林站海拔898公尺鐵路全長約15.9公里約41公里特殊價值創造出臺灣鐵路工程技術偉大經典之作。展現鐵道「古蹟今用,並行不悖」的精神。世界列名臺灣鐵路最大坡度、最小曲率半徑、最長花樑鋼橋、最長隧道群。人類歷史上最早一條跨國規模的山岳鐵道。 眾多冒險題材的故事中,穿過隧道而進入另一個時空的想法,依然在我們的回憶佔有一個小小的角落。穿過勝興車站的入口,開始讓想像肆無忌憚的奔馳,穿過了擁擠的假日遊客來到剪票口。閉上眼,深呼吸,假想有個和藹可親卻也有著一絲狡獪眼神的站務長,「喀嚓」剪過手上的票根,進入月台印入眼簾是吐著蒸氣、呼呼作響的火車頭掛著五節車廂,沿著鐵道則是一個等著讓火車穿過的隧道口,隧道後隱約透著光線,也不見另一頭景象。舊山線三、四、五號隧道,忽明忽暗的光影間隔,添增了充滿想像的神秘感。軌道一路延伸進入隧道,穿過層層疊疊的山林,蜿蜒經過隧道與鐵橋。這裡是人類科技克服艱難環境所寫下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濃濃的懷舊氣息與美好的火車時光。 遊客必到的勝興車站有著一段風水傳說,車站主體為日式木造平房,彌漫著濃濃的古樸風,抬頭抑望,尖陡的屋頂配上柱頭上八卦和矛頭造型,屋簷呈現鋸齒狀,即為俗稱為日式虎牙式木造建築。傳說這樣的造型與當地風水有關,由於有九座形狀像老虎的山頭,故稱為「虎穴」,車站剛好建在虎穴中,再加上早年鎮上農家所養的豬隻不是早夭就是瘦小,因此日本人建造車站時,為求避邪祈福、鎮住煞氣,就留下如此特殊的造型。 舊山線沿線兩個車站分別是「勝興」與「后里」,途經「龍騰(魚藤坪)斷橋」、「鯉魚潭橋」以及「大安溪橋」三座鐵橋,總共經過八個隧道。漂亮的「龍騰斷橋」於1906年4月30日開工,1907年6月完工,1935年因臺中州大地震受創嚴重,另建西側新橋不再使用,1999年因921地震斷橋殘址再次受損,同年進行調查研究,2003年11月25日指定為苗栗縣定古蹟。

基本資訊

  • 地點名稱
    鯉魚潭/勝興車站/后里/火炎山/大坡/大安溪/藤坪/鯉魚潭
  • 緯度
    23.9290535/24.3880068/24.3094/25.0689/24.7792/24.3661/24.6327/24.3538
  • 經度
    121.5092411/120.7818675/120.722/121.923/121.741/120.642/120.884/120.75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