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地底流出的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各式的柱狀玄武岩,受到海蝕作用形成海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溝等天然美景,在亞洲地區群島中更是少見。初成於臺灣海峽火山熔岩最活躍的年代,至今仍保留獨特與優美的玄武岩地景,擁有雄偉柱狀節理及豐富的地形變化。位處偏遠,海流湍急,岩壁陡峭,人跡罕至,成為保育類珍貴稀有鳥類繁殖天堂,就生物多樣性而言,極具研究與保育價值。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巨人堤道及海岸國家臺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入選潛力點時間(左)登錄世遺時間(右)2003年1986年總面積約75公頃約70公頃歷史年代約1,320萬到1,180萬年前約6,000萬年前特殊價值氣勢磅礡的柱狀玄武岩渾然天成,有傾斜狀、放射狀、倒臥狀等奇特地景,全球少見石柱連綿有序,呈階梯狀延伸入海,氣勢壯觀磅礡世界列名特殊海岸景觀,在亞洲地區群島中非常少見總計約4萬根六角形石柱組成 皮膚黝黑帶著爽朗笑聲的船老大開始這一段旅程,因為列入保留區的小白沙嶼、雞善嶼及錠鉤嶼,一般人非經申請不得登島。隨著波浪起伏搖擺著的小船,伴著轟隆隆的引擎聲,遙望險峻沿岸,不知是景觀壯麗的震撼,還是不熟海性的原因,暈暈茫茫的渡過一個下午。回到岸上,淺嘗幾顆飽滿肥厚的澎湖牡蠣,那濃郁的海水鮮甜滋味,勾勒出三島探險的話題。最後,則慶幸著法令的管制,得以保存「小白沙嶼」那一片潔淨沙灘。更因為岩岸地勢險峻,才得以留給眾多鳥兒一片棲息之地。 澎湖重要的歷史人物-蔡廷蘭(1801-59),諱崇文,字香祖,號郁園,學者稱他為「秋園先生」。清代澎湖唯一的進士,號稱「開澎進士」,曾擔任澎湖文石書院的主講。馬公天后宮目前還有一塊他贈予的「功庇斯文」匾,這些文物、文獻皆代表蔡廷蘭於澎湖開拓史上的重要性。1844年中進士,1849赴江西省就任峽江知縣。此後官職多在大陸內地,1859年病逝任所,得年五十八。蔡廷蘭中進士後,於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跨社(今興仁里)舊宅右邊興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並感念先祖先賢的庇佑。 燕鷗家族是澎湖群島每年夏季會到訪的嬌客,常見的燕鷗種類有紅燕鷗、倉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與鳳頭燕鷗等6種,目前被澎湖縣政府列為野鳥保護區的有小白沙嶼、雞善嶼、錠鉤嶼、貓嶼,以及本單元的主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小燕鷗/英名:LittleTern/學名:SternaalbifronsPallas/別名:白額燕鷗、丁香鳥、海鳦仔(俗名)目名:鷸形目(Charadriiformes)/科名:鷗科(LARIDAE//Gulls,Noodies&Terns)保育等級:第二級(II)特徵描述:常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及魚塭、濕地等環境覓食,發現獵物後,常會在空中鼓翼滯留,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四至七月為繁殖期,築巢於海岸沙礫地,每巢二至三卵,孵化期約三週。為澎湖各地普遍可見之夏候鳥,1979年四、五月間曾在青螺、山水等地發現集體繁殖。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地點名稱
火山/興仁里/進士第
緯度
23.0103/24.9267/24.8095311
經度
120.578/121.285/120.96517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