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峽谷的大理岩岩層厚度達千餘公尺以上,見證臺灣最古老的地質年代。地殼不斷上升,立霧溪經年累月地沖刷與侵蝕,形成雄偉的斷崖、河階地、開闊河口沖積扇及峽谷等地質地形。U字型的石灰岩峽谷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大理岩峽谷,深度超過1千公尺。受到地殼隆升與立霧溪切割等作用,造就太魯閣峽谷渾厚雄偉的景觀,生物多樣性與獨特性。 太魯閣國家公園大峽谷國家公園國家臺灣美國入選潛力點時間(左)登錄世遺時間(右)2003年1979年總面積約9萬2千公頃約49萬3,269公頃歷史年代約2億5千萬年約20億年特殊價值繁複的植被、生物多樣性展示了20億年來地球的地質變遷世界列名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大理岩峽谷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地形 無論是越過合歡山群的崇山峻嶺,或是穿過花蓮秀林的中橫公路牌坊。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彷彿是邁入一段時空隧道,伴著中橫公路開通歷史,呼應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克服環境的堅忍毅力,展現令人讚嘆的力與美。法國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Rodin)曾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這裡選擇舒適的定點,閉眼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用心想像自然的美景,而不只是用眼去發現。 太魯閣族有個「神鳥西利克」神話故事-相傳遠古時代,地面與天空很接近,烈日總是曬得人們苦不堪言,作物無法生長,族人想要懇求住在太陽後面的哈默神把天空拉高,可是沒有一隻鳥願意冒險。只有勇敢的西利克鳥不顧被烈焰燒死的危險,犧牲生命把人們的願望告訴了哈默神,終於讓族人得以生存下去。從此以後,西利克鳥被族人視為「神鳥」,做任何事之前都會聽取西利克鳥的叫聲做決定,因此「鳥聲卜吉凶」也成了太魯閣族的傳統習俗。 臺灣還在海底時,堆積厚厚的碳酸鈣珊瑚礁與海洋生物的遺骸,經千萬年累積與堆壓,沉積物進行固結、膠合與硬化,形成大理石的前身石灰岩。石灰岩又被上層堆積物覆蓋埋入很深的地下,受地熱及上層堆積物影響,石灰岩開始變成變質石灰岩。接著造山運動把深埋地底的石灰岩推出海面,不斷向上抬升。立霧溪水持續侵蝕切割,使太魯閣這片厚厚大理石岩層形成垂直峭壁,緊逼河道峽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