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O年代李石樵繪畫風格轉變以理性分析方式,將物象還原成幾個基本形態來作畫,到了六O年代將物象分析得更為徹底,而以幾何抽象為其創作表達方式,但李石樵並未因抽象畫而放棄對寫實形象的探討,本幅作品雖創作於1960年,但並非以幾何抽象形式來表達,是李氏此時期難得的具象作品。(《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林明賢) 以瓶花為靜物題材的寫生畫,在李石樵的創作中佔有不小的比例。早期的多半帶有學院式的傳統風格,1960、70年代的則嘗試吸納畢費風的畫法,或運用立體主義式的多視點構成法,而這幅《花》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雖然看似具象,但已部份融合塞尚式的色塊表現,且又稍有不同,在色彩上運用較高彩度或高明度的顏色,顯示出獨具之創意。雖然創作年代不詳,但推測應為1960年代初期左右所作。(盛鎧撰)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李石樵
  • 其他貢獻者
    台灣省政府
  • 創作日期
    196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