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我利用手作為主體並表現千變萬化的事物,讓作品能帶有豐富的象徵性色彩,並試圖創造一種新的藝術語言。早期作品著眼在人與人交流和相互依存的關係,傾向人性面和社會面的探討,大多組合動態的手來表現寓意。近期作品著眼在人性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運用靜態的手去模擬自然並簡化構圖並增強氣氛,進一步搭配微觀視點來創作,並融合中國畫「布白」概念,講求構圖的氣勢,期望作品能夠含有東方精神。研究所時期開始有系統進行創作,此系列靈感來自於家中的道教神像,我發現它們的面容雖然相似但手勢卻大不相同,我們也可單憑手勢來區分他們。所以我發現只要利用大眾所熟悉的手,足以作為主體並有足夠能力去表現這複雜的世界和吸引觀眾目光,利用它的靈活和多變、辨識度高、容易組合、表現力強、隱喻性強,變化度高等特性,來創造一種獨特的藝術語彙。《旅程》中,我將一群年輕人手的圍成個圓,並將刻意將他們的因緣線連接起來去顯現另一個潛藏在畫面下的圓,比喻人們的緣分相連,縱使會短暫分離,但卻永遠不會結束。鐘愛寫實技巧的我,醉心於忠實的觀察自然和精密的描繪。透過寫實技巧,瞭解自然的物理現象,如質感、色彩、光線、體感等。再現自然而非摹仿自然,創作中總協調地加入許多個人主觀色彩和情感表現。利用電腦作輔助工具,收集大量的影像檔作資料,搭配影像軟體來製作草圖,並看著電腦螢幕作畫,影像在螢幕中以色光顯示,並非如傳統相片以墨色顯示,螢幕的色光顏色豐富且會隨觀者角度作變化,使得我作品的顏色也更生動有變化,此外,透過微距攝影,顯示出許多原本肉眼無法辨識到的自然細節,也擴展了作品更多的可能,如《視界》系列作品,我運用高科技輔助創作,也相對了反應這時代的特性。試圖讓寫實油畫有中國氣質。寫實主義往往畫面完整具體,但中國繪畫講求空靈和氣勢,如果要結合此兩者,勢必要在構圖和佈局作調整。我在畫面中選用單純的主體並搭配局部留空的背景,想讓作品能有空白處能呼吸,也就是中國畫所重視的「布白」,如《綻》,《冰山》。另外,也利用特殊的構圖設計去表現莊嚴氣勢,如《幽谷》,《島》。讓作品能同時保有寫實主義求真,同時也存有中國畫求神的特色。我受到易經的影響,並從中獲得靈感和?發,在瞬息萬變的現代,人的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變得不平靜,我希望能找道一個價值藉此平靜心境,找到可以憑藉的一個規律。而這本中國經典說明了宇宙萬物的規律,給了我靈感和養分,並在作品中顯現,如《潮》。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侯忠穎
  • 其他貢獻者
    本人
  • 創作日期
    20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