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命的風景

希臘神話故事達芙尼(Daphne)為拒絕阿波羅的追求,祈求她的父親把她變成月桂樹。余燈銓的《生命的風景》則是讓人從樹上生長出來。他以一棵有若被狂風暴雨掃斷的樹造型,作為人物的支柱,也作為人物之所以出現的詮釋點;人就是在這種狀況中從樹上生長出來。為何如此肯定人物是從樹幹長出來的呢?這可從作者意圖以類似帶狀伸延的量塊,來處理人物的雙腿與樹幹銜接面;同時,他為了強調人與樹的關係,刻意在寫實的手法中,讓人體的左手臂、臀部後側方、頭部、腿部都以似不斷成形飄動的柔軟片狀來處理而得知。量塊延伸、似飄動的柔軟片狀運用,曾是未來派藝術家薄丘尼(UmbertoBoccioni,1882-1916)的《空間中單一型體的連續性》(1913)重要特徵。余燈銓挪用其表現手法的精髓,使觀者欣賞《生命的風景》時,在視覺上很快就掌握到人物與樹的延續性關係,且產生二者不斷成長的心理意念。(李美蓉)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余燈銓
  • 其他貢獻者
    本人
  • 創作日期
    199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