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燃放水燈圖

《基隆燃放水燈圖》乙作是以基隆地區中元普渡的民俗活動為創作主題,作者對於整個基隆中元祭有深刻的了解,利用遠、中、近景三處參與各種祭典活動的隊伍,兩旁夾道觀賞的人潮與小狗,充分表達出民眾熱烈參與活動的氣氛,右上與左下角各有貼金箔的三角形區塊,這種裝飾性的手法常見於日本桃山時代繪畫作品中,具有暗示超越現世的另一個世界的意味。此件作品獲得第一回「台展」特選,並獲當時審查員評論為「樸素手法描寫人間百態,具時代意味,細膩而有韻味。」,從第二回「台展」起,台灣畫家受此影響亦開始以類此描寫台灣風俗民情為題材的作品。(台灣美術丹露-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地域色彩-薛燕玲) 村上英夫又名村上無羅,曾任基隆高等女子學校教員、台陽美術協會,從第六屆開始成立東洋畫部時,與陳敬輝等人加入為期會員之一。作品曾入選台展十次、府展兩次,一九二七年以〈基隆燃放水燈圖〉並獲第一屆台展特選,當時評審委員評論為「樸素手法描寫人間百態,具時代意味,細膩而有韻味」。在其作品風格的影響之下,自第二屆台展起,許多台灣畫家亦開始紛紛仿效,以類似的手法描寫台灣風俗民情,在台展東洋畫部掀起一股風潮。作品中,以金箔貼成的「金雲」分別盤據在畫幅的右上角與左下角,畫面空間彷彿是從雲中所見,並藉由散點透視,使觀著的視線隨著舉燈舉旗的遊行隊伍穿梭於街道巷弄間,越過粼粼水波而到達遠方的橋上。細膩的線條勾勒,其間施以中國民俗色彩中的大紅色與青色、土色,生動詳實地體現了傳統的民間習俗,熱鬧非凡的使畫面沈浸在著一片濃厚的節慶氛圍之中。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村上英夫
  • 其他貢獻者
    趙炎林
  • 創作日期
    192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