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牛群像

黃土水是台灣日據時代首位留日雕刻家,他的作品主題也是留日雕刻家中,較強調台灣本土特色的一位。《水牛群像》一作,黃土水以淺浮雕鑿線的手法,讓人物與背景相連,使之有若從背景中浮出;而非深浮雕那般將人物嵌入背景。此作,他運用層層相疊的牛群作為主要內容;在整體構圖左方安排手持竹竿,且竹竿前端上頂一頂斗笠,坐在牛背上的牧童。構圖右方前景是一位孩童,將斗笠丟在地上,純真無邪的撫摸著眼前的牛隻嘴巴;而他的右側後面隱約可見一位頭上戴著斗笠、騎在牛背上,身體微微前傾的牧童。在此,顯得較為特殊的是左方竹竿頂端的斗笠,和右後方牛背上的牧童,以及牛群後方的香蕉樹等等,幾乎均僅以鑿刀在平面上刮出輪廓線。這樣的表現手法模糊了整件作品的前景、中景、背景的分隔。從藝術史的內容來看,黃土水的作品構圖運用埃及浮雕的水平式、層列圖式空間;在雕鑿技法則兼具希臘古典時期,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唐那太羅的《聖喬治屠龍》一作,所運用的鑿線與刮痕處理景物的浮雕風格。因此,使得《水牛群像》在台灣的鄉土風景中,流露著典雅的寧靜美。(李美蓉)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黃土水
  • 其他貢獻者
    文建會
  • 創作日期
    193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