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覓金山鴻爪」系列-大鹽湖畔沙漠風暴

1864年林肯總統簽署法案,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開始修建,分別是加州沙加緬度往東建的中太平洋鐵路〈CentralPacificRailroad,CPRR〉,和自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往西築的聯合太平洋鐵路〈UnionPacificUP〉,UP工人大部分為南北戰爭退伍軍人和愛爾蘭移民,CPRR的工人則在加州就地招募。當時橫貫美國,開拓西部,如走海路則從紐約南下遶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CapeHorn),再北上到舊金山;若取陸路則是組織篷車隊穿過大草原、沙漠,不時還會遭遇北美原住民─印地安人的攻擊,倖存後還要越過初秋就下雪的希雅山脈(Sierra)才到達太平洋,兩個行程都是歷時約半年,橫貫美洲大陸鐵路開通後,則將行程縮短為一週。CPRR一開工就面臨招工不足的問題,加州斯時的淘金熱雖近尾聲,但仍吸引壯年男子投入。鐵路工程推進到希雅山腳時,開挖一個八百餘呎長,六十三尺高的佈們隘口(BloomerCut)時,近五十名葡萄牙和愛爾蘭移民的白種人以手工具和黑火藥施工,竟耗時餘年。負責施工,創始CPRR公司四巨頭之一的夸克(CharlesCrocker)有過在自己農場雇用華工的經驗,建議大量引進華工。眾工頭紛紛懷疑嬴弱矮小的華工,能否勝任?夸克獨排眾議說「華人不是蓋了萬里長城的嗎?」─“theChinesemadetheGreatWall,didn’tthey?”從此,華工以一個月約二十八美元的薪資大批投入鐵路工程,最高峰時約有一萬七千到二萬華工,佔全體工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中太平洋鐵路從加州的沙加緬度到猶他的潘莫托利(PromontorySummit),全長六百九十英哩〈一千一百一十餘公里〉,穿越高峻而寒冷的希雅山麓和炎熱的北內華達沙漠,於一八六九年五月十日和聯合太平洋鐵路銜接。這段工程至今仍被譽為十九世紀們工程奇蹟,舉世公認,如果沒有華工參與,即使沒有這個奇蹟的達成。從2005到2008年間,個人分段走完一千一百多公里的全程,總共不下九趟,拍攝當年華工原來的足跡。結合攝影和歷史為此一史蹟作攝影藝術上的鑽研用(鄭森池)。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鄭森池
  • 其他貢獻者
    本人
  • 創作日期
    20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