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25

藝術風格在經歷過印象派的改革後,展開了多樣自由的面貌,又在塞尚的種種美學中,衝擊出二十世紀初期的抽象藝術。儘管至今台灣仍有人認為這是一門難懂的領域,太過注重個人主觀意識的創作結果,卻不知其實背後有著藝術家最具理想性格的表現。追溯初創時期的大師康丁斯基,在他的繪畫哲學中認為,藝術的價值不再是真實的再現,而是色彩與造型的探索、形塑,進而尋找一種普遍的原則,提升人類對精神世界的關注。李仲生在作品〈作品1625〉中,以流動性高的水彩進行創作,畫面同時呈現大筆刷染和線筆走動的痕跡,以平衡穩定的置中構圖,形塑出屬於內在心靈的氛圍世界,讓觀者在閱讀此畫的同時,和藝術家同樣地除去了外在世界的擾動,轉而處在內向心靈的省思之中。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李仲生
  • 其他貢獻者
    李仲生基金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