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顧福生,一九三五年出生於上海,來台後隨朱德群學習西畫,並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一九五七年加入「五月畫會」,參與了臺灣藝術發展史上波瀾壯闊的現代藝術探索風潮。一九六一年後曾旅居法國巴黎、美國紐約、舊金山和波特蘭等地。其作品多以「人」為主要題材,藉由油畫、版畫、彩墨等不同材質的拼貼,表現出人性多樣複雜的面貌。作於一九六0年的作品〈人〉,畫面雖然以半抽象的手法作為描繪,但隱約之間仍可看出一個雙手合十、屈著身體低頭環抱的人體。極簡的黑、褐色調,在長軸形的畫布中以抒情的筆調恣意遊走,即便是以油彩入畫,卻依然流露出某種東方特質的美感。本幅作品原由席進德收藏,後經其基金會捐贈為本館收藏,整幅作品雖可以看出人為描繪題材,但在幽暗沉靜的色調中,僅見身體及交疊的雙手,畫面似乎透露一份不安的疏離。(頁209)(《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本幅作品原由席進德收藏,後經其基金會捐贈為本館收藏,整幅作品雖可以看出人為描繪題材,但在幽暗沉靜的色調中,僅見身體及交疊的雙手,畫面似乎透露一份不安的疏離。(頁209)(《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本幅作品原由席進德收藏,後經其基金會捐贈為本館收藏,整幅作品雖可以看出人為描繪題材,但在幽暗沉靜的色調中,僅見身體及交疊的雙手,畫面似乎透露一份不安的疏離。(頁209)(《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本幅作品原由席進德收藏,後經其基金會捐贈為本館收藏,整幅作品雖可以看出人為描繪題材,但在幽暗沉靜的色調中,僅見身體及交疊的雙手,畫面似乎透露一份不安的疏離。(頁209)(《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顧福生
  • 其他貢獻者
    席德進基金會
  • 創作日期
    196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