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市位於屏東縣西側。據「屏東地名由來」一文指出,「屏東」之名源自於1815年(嘉慶20年)所創設的「屏東書院」。由於開發較早,屏東市內有許多極具歷史意義的文化資産。本報告書共調查52個案例,包括建築與碑碣,在歷史建築方面具有多樣的類型,仍保留許多精緻且具規模的傳統合院式民宅,另外也有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街屋、西式洋樓與近代住宅。在宗教建築方面,傳統廟宇扶風宮、具有日系佛教色彩之東山禪寺與原報恩寺本堂、代表西方宗教之屏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一些神社的遺構都各具特色。市區中仍留部分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官署、商業及産業建築,而戰後所興建的市公所與市代會皆具歷史意義。
本報告書研究案例包含仁義里李宅(原李水農場);孔哲村宅;林茂庭宅(原林乞食、林主仁宅);日本飛行聯隊長官邸;原屏東郡守官邸;李淑德宅;李明道宅;唐嘉弘宅;中正路街屋(原江宅);中華路街屋(國家照相館);鄭氏宗祠;蕭氏家廟(追遠堂);屏東市鄉土藝術館(原邱姓河南堂忠實第);扶風宮;東山禪寺;容新宅(原報恩寺本堂);臺灣基督長老會;屏東市公所;屏東市市民代表大會;臺灣銀行中屏分行;屏東武德殿;屏東酒廠倉庫;農業改良場農業資料館;臺糖屏東糖廠(原南昌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廠);屏東糖廠福利部洗衣中心(原日治時期浴場);屏東自來水廠;牛疫紀念碑;屏東菸廠中山堂;防空洞與涼亭(原稻荷社基座);中山公園水池橋樑(原縣社阿緱神社神橋);光復紀念碑(原忠魂碑基座);蔣宅照壁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