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遊戲

1927年開始舉辦第一回「台展」起,當時的審查員或是美術評論家都希望「台展」的發展重點在於鼓勵創作具有台灣鄉土色彩的作品,也因此參展作品對於台灣特有的植物、山川景色的描繪一時蔚為風尚,至1938年第一回「府展」,期待開創新局面的同時仍強調創造鄉土風味濃厚的風格,而本件作品以台灣農村田野風光為背景,點綴常見的牽牛花、竹子、向日葵等植物,反襯主題人物-穿著旗袍玩著沙包三位少女的題材,是極富此類創作精神的作品。本件作品在構圖上,拉到剩五分之一高的地平線與垂直線組成的圍籬,草蓆的斜線與站立著女孩的斜線,互相拉引及支撐而形成穩定的狀態;手中玩耍著沙包的少女雖然不安定好像要跌倒的樣子,但反而呈現一種緊張的張力,主導注意力的焦點,旗袍的花紋與背景的花卉及田埂的線條構成有趣的呼應。天空的留白也有極巧妙地安排,使整個畫面似乎流動著農村田野香甜的空氣。(台灣美術丹露-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地域色彩-薛燕玲) 薛萬棟,一九一0年出生,早年跟隨蔡媽達先生學習膠彩畫,後從賴敬程先生學習水墨畫及其變化技巧,奠定了繪畫的基本能力。一九三二年以〈姊妹〉入選第六屆台展,之後更以〈夏晴〉入選第八屆台展。獲第一屆府展特選及總督賞的作品〈遊戲〉作於一九三八年,以傳統水墨中絹本設色的方式,透過細膩工整的線條勾勒與重彩敷染,描繪出年輕女孩的家居休閒活動。在種滿了菊花、向日葵與牽牛花的庭院中,有兩個女孩相對而立,全神貫注地玩著拋接球的遊戲;斜坐在右下角的另一個女孩,則是以旁觀的神情注視著遊戲的變化,輕鬆悠閒的姿態,將遊戲中歡樂愉悅心情表露無遺。整個畫面藉由女孩們的衣飾穿著,點出了民國初年的時代典型,將觀者的視線帶回舊日時光,一窺當時的生活面貌。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薛萬棟
  • 其他貢獻者
    陳任佑
  • 創作日期
    193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