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175

反觀科技質能在我們的環境中日新月異恣長著,如此快速汰換所帶來一個新的世界是如何的新世界?牛頓的地心引力與光譜的揭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達蓋爾攝影術發明之後…,我們以距離華特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六、七十年之久,事實上我們經歷兩次工業革命,前者所呈現的是輾壓性的鎔鋼塑造之類的壓破意象,沉重而緩慢的複製實質物體—人以肉體的極限制壓一切;後者則是呈現出資訊流竄於光纖纜線電路的旅行—快速、不具任何重量,方能輕盈的複製一切,卻也虛無飄渺,非真實存在,時時跟我們保持著似有非有、若即若離的型態。縱然如今實體物質依然存在卻必須服從於無重量的數據所下達的指令,這即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如今我們身處於何處?又,將走到哪裡?下一個六、七十年終將經過,科技又將把我們推至一個何等奇幻的世界?既期待著它的美好,卻也潛藏無可言喻的恐懼…。基因複製的同時,卻也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分子結構發明的當下,卻也同時發明了足以摧毀世界的武器。人類…彷彿在每項科技的發明的那一刻,得到了肉體的解脫,卻也帶來破壞一切的能力。再一次毀滅臨襲,一切的文獻是否在數據無所遁形的產生而這麼被紀錄下,讓一切的物質化整為零?…在下一個世紀,人類發明一切科技的物種,是否將被生化科學取代歸納為次等動物?這是有待我們共同探討且深思的—科技將我們帶領到一個如此美麗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究竟何其美麗?或許有待考驗。幾年前Nokia廣告出現了這句對白:「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此貼切的一句話語。是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然而,科技同時也考驗著人性。因為人性孰善孰惡,主導這科技的演化會是如何?我們究竟依循著什麼造做了自己?攤開雙手,齊頭僭越了一切我們所欲扮演,卻終究不願成為的價值。新秩序的昭告,人漸默只朝著同一方向望去,淘汰自己,等待指向著將不會降臨的一種襲捲。等待,再拭去。究竟是什麼被我們抹去了?(黃贊倫)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黃贊倫
  • 其他貢獻者
    家畫廊
  • 創作日期
    20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