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中日

《日中日》的主題,就像文學著作的「戲中戲」、「謎中謎」,因此作者在那平滑的不鏽鋼材料上,刻意以焊料留下似繪畫般多層次肌理的線條,並描繪出眼睛的造形;消除了幾何造型與不鏽鋼材料的冰冷感。從作品造型來論,它是在等尺寸不鏽鋼板分別鏤割掉不同大小的圓,再以大圓洞配小圓洞的構圖,焊接成長方體。因此,可以看到作品中空的結構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會形構不同的變化。1931年英國女雕塑家芭芭拉.希普沃斯(BarbaraHepworth,1903-1975)完成的《被穿洞造型》,開創了量塊穿洞的現代雕刻。接著,1932年亨利.摩爾(HenryMoore,1898-1986)也從其收藏的骨頭、河床的小圓石、樹瘤、貝殼獲得了在量塊上穿洞產生新空間的理念;此手法的運用,使得雕塑與風景的結合更加密切。而當代藝術家藉此手法,來發展新的創作理念者也大有人在。高燦興的《日中日》,讓作品上的洞具有多重意義,它是人的眼珠,是太陽的圖騰,也是改變作品靜止點的力量與精神所在。觀賞者的眼睛,透過作品的圓洞、作品上的眼珠,看到遠方的景物,就被凝聚在其間。(李美蓉)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高燦興
  • 其他貢獻者
    本人
  • 創作日期
    199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