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睡寢計畫

2005,「威尼斯雙年展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03,「心感地帶-睡寢計畫」,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威尼斯,義大利2000,「睡寢計畫」,朗伯菲畫廊,紐約,美國 在「睡寢計劃」中,我們將重新檢視對「睡覺」和「與誰共眠」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幾乎完全不認識的某人待在一起渡過一晚——談話、準備睡覺、一起躺在床上——分享自己進入無意識狀態的幾個小時;如果加入了尊重、反思、以及事前規劃,所謂的「一夜共眠」只是兩人一起過夜,分享彼此的心靈經驗、而非身體的時候,「共眠」可能衍生出另一重意義嗎?在冥想(以及催眠)的傳統與研究中,專家早已知悉睡眠前後的時刻是不一樣的──這段時間,可以被用來促動我們內心活動的一些深奧的變化,因為此時我們最能被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與訴求所觸及、所說服。「寢室計劃」邀請另外一位陌生人,在藝術場域中共處一夜,藉此來探索與分享自己一天中最脆弱、最親密時刻的種種現象與心境。又或者如此的時刻根本無法真的與人分享?共度一宿真的可以讓兩個素昧平生的人開誠佈公,深度交流,並在各自生命中留下彼此的印記嗎?每天將有一位志願者被抽出成為當晚的參與者,這些人被要求攜帶自己通常會放在床畔的東西,像是一本床頭書、鬧鐘或是摯愛家人的照片等等。這些私人的物件和參與者在此過夜所穿的衣著,會一起留置在床旁的桌櫃上,同時參與者與藝術家該夜就寢前的聲音會被錄下來。翌晨,兩張可被推移的床最終的排列狀態,將顯現前一夜的相處中,二者所發展出的親疏程度;同時讓觀眾從這些所留下的物件聲音等的蛛絲馬跡中,去猜測尋索這位過夜者與藝術家間的對話與互動。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李明維
  • 創作日期
    2000
  • 地點名稱
    台北市立美術館
  • 緯度
    25.0712
  • 經度
    121.52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