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 〈心經〉則直接取材於禪佛經典的文字內容。影像裡在頭部及臉上書寫經穴脈點,對照著另一半逐漸浮現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二百字經文內容。這件媒體影像裝置,並不以嚴肅的說教為手法,而是藉由這個題材,重新思考人的感官與感受。在空間的入口處裝上近十二萬顆的木製珠簾,觀眾進入前即可聞到檀香的氣味,進入之後,身體直接碰觸到這些串珠而與整個作品產生互動,彼此對話。借用符號學研究者羅蘭•巴特談論摔角的觀點,來檢驗所謂極端的「文化論」(culturalism)裡的複雜結構。他舉例說:「摔角不是運動,而是一種景觀。」摔角就像語言,而非話語,可以當作一篇文本(text)來讀,也可以藉此讓象徵的符碼不至於完全被化約成意識形態。試圖採用這個理論根據,從宗教經典裡的經文與錄像作品來架構整個文本,藉由觀眾行為與穿越佛珠的過程,來串連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社會符碼,去評估介於神聖與世俗之間的互動情緒,藉而引伸「〈心經〉不是經文,而是一種景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