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所在-stall

2006,第一屆新西伯利亞國際當代攝影節,《所在》,新西伯利亞國立美術館,新西伯利亞,蘇俄2006,「彼岸,看見:台灣攝影20家」,《所在》,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2005,《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04,平遙國際攝影節邀請展,《所在》,山西平遙縣,中國2004,台北美術獎聯展,《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4,台北美術獎首獎 在「所在」系列中,我利用投影機將被攝體在字典中客觀的釋意投射在場景中的某一個部分,試圖把文字的論述文本鑲嵌在影像文本中,最初的目的是利用「客觀」的文字做為現象學中「懸置」的條件。並讓觀者做為錨點(anchorpoint)來比對照片中的空間。但在真正拍攝過後,我發現,文字和照片的組合會在兩者之外因互文性而產生另一個論述空間,並因此論述空間的出現而發展出別的〝意涵〞。這個新的〝意涵〞存在於文字的限制性和照片的不可確定性(contingency)的競爭之間,在兩者無法妥協下所出現的另一個〝言外之意〞。不過這個意義解釋的競爭是發生在觀看者的意識中,而非文字及照片的創作者可以控制的。在觀者的意識中,到底是文字取代了影像?還是文字變成了影像?其間的矛盾,無意間模糊了文字原本在照片中的角色-真實、知識、預設的成見-也模糊了影像與文字的界線。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許哲瑜
  • 創作日期
    2003
  • 地點名稱
    台北市立美術館
  • 緯度
    25.0712
  • 經度
    121.52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