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看見鹽分地帶(烏腳病紀事)

烏腳病是發生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一種地方性疾病,因患部皮膚變黑,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烏腳病」(閩南語"烏"是表示"黑"的意思)。早在日據時代已有散發性病例,但因為罹患者不多,並不太受人注意,直到民國四十五年,台南縣安定鄉榮村村民集體發生皮膚病,才開始引發政府與社會的重視。烏腳病病患因手腳末稍血管阻塞,造成皮膚角質化,患病肌肉萎縮、硬化,甚至必須截肢。隨著政府在七○年代普設自來水管線,並勸導居民不要再喝含砷的地下水之後,當地罹患烏腳病的案例已逐漸減少。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烏腳病雖在政府、學者、醫生的努力下漸漸被控制,也被人遺忘了,但是在隔了四十年(民國八十五年),宜蘭縣卻出現二十餘例疑似烏腳病的病人。在紀錄片中,烏腳病患者訴說著自己心中的苦與樂,以及他們如何勇敢的面對疾病挑戰。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看見鹽分地帶(烏腳病紀事)
  • 相關地點
    臺灣
  • 地點名稱
    聯合報/榮村
  • 緯度
    25.0413/23.7506
  • 經度
    121.563/120.50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