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鄉逝水

1736年,客籍先民林豐山、林桂山兄弟率領張徐黃等十六姓鄉親從多戰亂的武洛庄,入墾靈山月光山雙峰山麓,族人稱這片新移墾的土地叫做「瀰濃」,也就是現今的高雄縣美濃鎮。在平埔族用語中,瀰濃是一個水氣瀰漫多水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的美濃,雖然水氣瀰漫,但是許多地方仍是砂石遍佈,初到此地的先民,在貧瘠的土地中開墾,時時為了爭奪有限的水權而發生族群的衝突。客藉先民在美濃平原開墾了兩年之後,龍肚庄的涂伯清、鍾丁伯在象山和獅山交界處,攔阻荖濃溪河水,建築了龍肚水圳,荖濃溪的水自此源源滋潤美濃平原上的生靈。1981年經濟部水資會成立「南部區域水庫規劃小組」,並在1987年委託中興工程顧問社,完成美濃水庫可行性規劃,為了解決南部水資源短缺以及濱南工業區的供水問題,水庫興建計劃開始密集進行,但是對美濃當地的說明,卻遲到1993年12月才在美濃舉行,當時民眾對水庫安全有強烈質疑,展開一連串的抗爭運動。我們擅長於創造經濟奇蹟的政府,又一次展現人定勝天的企圖,為下一個經濟奇蹟懷抱美夢,但是百年定居在這裡的黃蝶和島民,卻為這個美夢騷動不安,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惡夢的開始。百年前,美濃先民曾為水權流血拼命;百年後的現在,美濃人仍為了捍衛家園的活水,奔走在陌生的都市間。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原鄉逝水
  • 相關地點
    臺灣
  • 地點名稱
    獅山/美濃/荖濃/象山/獅山/龍肚/水圳/象山/美濃
  • 緯度
    25.026745/22.8364/23.0732/24.3149/24.656/22.8788/23.8419/25.027074/22.9018
  • 經度
    121.58057/121.094/120.673/120.88/121.023/120.57/120.7/121.57517/120.53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