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體農場記事

易北河曾是東西德的分界,河畔的小村魯本,大約有300個居民,許多人仍以農耕維生。艾哈.德羅五十五歲,他的父親當年因拒絕放棄自己的農田,被東德政府關進牢裡。艾哈離家到柏林做工,一個二十年。統一後,他回到家鄉重新耕作父母留下的田地。他除了照顧牲口和作物的時間外,都待在小酒館裡,沒多久艾哈就因酗酒而去逝了。姊姊艾芮卡在他的墓地上說出當年家裡的土地被充公,是如何深深的影響了她的弟弟,讓他一直鬱鬱寡歡。豪斯曼十三歲時跟著父母親渡河逃亡,三十八年後也回到家鄉務農,但是歐盟的固定價格制度使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使妻子必須遠赴巴伐利亞工作以貼補家用。夫妻倆一年中相聚的日子寥寥可數。克利斯過去一直在集體農耕制的公田裡工作,現在他擔心自己即將失業。沙瓦斯基太太在東德期間二十五歲就當上了村長,現在她與丈夫退休在家種馬鈴薯。仍懷念著實行共產制度的日子,堅信集體經濟與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是最好的。莫妮卡原是公社的農機技師,統一後回到學校唸書,成為物理治療師。她的丈夫則是一個成功的保險業務員,新的時代為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

基本資訊

  • 相關地點
    芬蘭
  • 地點名稱
    深圳/公田/大富
  • 緯度
    24.9563/25.0784/23.6054
  • 經度
    121.012/121.324/121.39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