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遊子悲歌

本片採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真實的事務,透過導演的思維以及辭語的陳述;利用具形的視覺影像來傳達現實狀態中飄渺的印象,文句與影像的結合,架構成簡單動人、虛幻又真實的影片。在這趟旅程中,每當提及地名和人名時,都是以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說到:這是個自由夢境,在這個夢中沒有時間或空間的侷限,沒有邊境,不需要護照。自然景觀的影像:在一間教堂的聖壇前,一名孩童正在受洗,圍繞著的是一張張看不清的臉;那些看似熟悉卻被遺棄的家園;還有遠方的邊境。緊接著出現的其他影像:黑夜中,遠方燈塔上閃爍著光亮;一位年輕男子的臉龐,他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即便是令人傷感的回憶,他仍面帶一抹微笑。不論是風景或人物都不能傳遞出今日生活的不同風貌,反而呈現出人類不同生存方式中一成不變的特點。只有透過導演的思緒才能帶我們看到交會的一點。當我們隨著他來到一間空蕩的美術館,佇立在十六世紀的荷蘭繪畫前,我們看到並且知道那段與我們與世隔絕多時的一種熱情生活,以及完成一段又一段我們殷切期待的旅程,是因為我們會不斷的歸來再出發。也只有在藝術的領域中,可以讓我們實現一次又一次不斷巡迴的旅程。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ElegyofaVoyage
  • 相關地點
    法國
  • 地點名稱
    鳳山/大埤
  • 緯度
    22.6251/23.6611
  • 經度
    120.357/120.47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