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傷口‧歷史

北京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台灣學生當時也在中正紀念堂動員揚言支持北京的同胞們,繫著黃絲帶,手拉著手哼著主題歌,擊鼓申冤,和對岸連線對話,他們嘶喊著,怒吼著,他們要民主、自由、人權,年輕的熱力注入當年的社會。可是,對那些妻兒都在大陸的人民來說,他們聽膩了這些,戒嚴已經四十多年,說什麼都夠遲了,社會依然動亂,何謂民主自由,在現場竟有激動人喊出「愛台灣你們就自焚」的古語。鄧小平、李鵬死了,學生們掏錢慶祝,有個老伯卻說台獨才值得慶祝,他們死了又怎樣,學生不支持台獨,他們只是一股熱情為了民主自由奮鬥,而熱情後不經計劃,就會只是停留在膚淺的感動上,就像是戴老師的帶動唱,當時的激情回頭看卻是荒謬。他們動員千人去哀悼死傷的天安門學生,去歡騰鄧小平的死訊,是不是只是為了給自己鼓掌?喧騰過去,有帶給社會什麼幫助?又留給自己什麼省思?

基本資訊

  • 相關地點
    臺灣
  • 地點名稱
    中正紀念堂/國立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5.0354/25.0316
  • 經度
    121.52/121.51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