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魂

在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和鄭文堂的旁白,引領著我們重返1989年,勾起了鄭南榕自焚的諸多記憶。鄭南榕出生於發生二二八事件的1947年,父親為福州人,母親則是基隆人,他總說著:「我是一個外省囝仔,我主張台灣獨立。」1984年3月,他創辦《自由時代週刊》,標榜「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1986年,鄭南榕率先加入在美國成立的台灣民主黨,隨後發起519綠色行動,抗議戒嚴長達三十九年,因此身繫囹圄,解嚴後出獄。1987年,在二二八事件四十周年屆臨前,發起二二八和平促進會。1988年,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共同發起「新國家運動」,全島行軍四十天。隨後赴美日結識海外獨立運動人士,返台後,於254期《自由時代週刊》刊登許世楷教授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收到高檢處以涉嫌叛亂罪名傳喚的傳票。當年3月27日他開始自囚在雜誌社內,拒絕出庭應訊,宜稱「國民黨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不能抓到我的人!」4月7日上午9:05,鄭南榕以焦黑的屍體表達誓死決心,以及對台灣斯土斯民的情感‧同年5月19日,出殯式受阻於總統府前公園路的鐵蒺藜蛇籠,另一位參與運動的基層義工詹益樺,也在現場引火自焚當場身亡。作為一位運動的實踐者與思想者,無論生死,鄭南榕都為台灣開闢各種面向的自由之路,影響無遠弗屆。從這部影片中,當能體會出鄭南榕何以在身後仍精神長存,不斷被人提起。

基本資訊

  • 相關地點
    臺灣
  • 地點名稱
    國立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5.0316
  • 經度
    121.51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