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禹嶺「退茶還林」下的茶園

本照片為中國文化大學園藝暨生物技術系副教授於大禹嶺退茶還林茶園,現地考察茶樹與造林樹種共存之現象,並指導茶農進行生態友善型茶園耕作模式,以降低茶園生產過程中對生態之衝擊,同時也使茶園與土地可以永續利用。

大禹嶺地區的茶園面積最多曾經有超過20公頃,均為承租公有地生產,但因無法滿足國家政策急速變動,絕大多數被收回並剷除茶樹後造林,至 2019   (民國108) 僅餘不到7公頃。

由於政府造林速度無法滿足所需,因此鼓勵百姓承租國有地造林,但受造林政策搖擺不定且早年違規取締不力之影響,加上造林收益與造林獎勵均極低,部分承租戶改種植茶樹生產茶葉。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退農還林政策,其中茶樹是重要標的之一。執行方式是在茶園中,以每公頃1,500株之密度種植造林樹種,在造林樹種成林過程中,承租戶仍可在林間隙地從事農業生產。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陳右人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