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曹常順縣長領隊參觀日本下關林兼造船廠

馬祖戰地政務期間,台馬之間海上交通主要依賴每月3-4趟俗稱中字號的軍用運補艦,該型中海級戰車登陸艦(LST),係二戰後國軍接收自美國海軍。主要執行外島人員、物資、車輛、油水等運補任務,因船速慢又沒有舖位,所以搭乘起來非常不舒服。後來雖提升為簡稱A-P的軍用人員運輸艦,航程乃超過十多小時。民間要求改善呼聲不斷,歷經各級民代極力爭取,1994至1995年間,交通部運研所始委託中華民國航海技術研究會進行「基隆—馬祖間行駛駛上/駛下型客貨兩用輪(簡稱RO/RO船)可行性評估」。
連江縣政府組成「交通改善促進委員會」,邀請中央民代及連江縣議會各推一名代表共同參與,縣議會推派陳寶官副議長、三位中央民代共推楊綏生代表。為了解國內外RO/RO船的現況及建造,規劃單位安排由曹常順縣長領隊先赴澎湖考察台華輪繼赴日本參訪三菱及林兼造船廠。航技會理事長曹正植、中國驗船協會(CR)及台灣航業公司偕派員同行提供專業諮詢。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日本下關林兼造船廠
  • 撰寫者
    楊綏生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中海級戰車登陸艦。2019年7月7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B5%B7%E7%B4%9A%E6%88%B0%E8%BB%8A%E7%99%BB%E9%99%B8%E8%89%A6;楊綏生(2016)。由南韓「歲月號」事件 談臺馬輪航安。連江縣政府網站 新聞櫥窗(10月5日)。2019年7月7日,取自https://www.matsu.gov.tw/texthtml/Detail/371030000A/25?mcid=4331
  • 時間起
    1994/11/21
  • 時間分期
    199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