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菁攪拌的好幫手-浪菁機

浪菁機,是茶菁攪拌的好幫手。圖中的浪菁機具竹編籠子,茶菁放置期內攪拌浪菁。

清代臺灣製茶所使用之攪拌器具為麻布埕、笳藶、藶箶三種,而以後兩者為多。1905年安平鎮製茶試驗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前身)藤江勝太郎研發萎凋器,即攪拌器,現在稱為浪菁機。經試驗分析浪菁機有攪拌均勻、可控制攪拌時間、節省人工與所佔空間小等優點。

1912年開始推廣浪菁機,茶葉產量較大的茶農開始使用,當時浪菁機的竹編籠子大小直徑約1公尺長度約2.5公尺,與現在市售的浪菁機大小差不多。茶菁經攪拌靜置,會產生一種芳香味,且葉緣會帶褐色,最後於適當時機移至炒菁機。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台灣烏龍茶包種茶製造法的演變 (徐英祥 2003)
  • 撰寫者
    黃惟揚
  • 貢獻者
  • 創作者
    藤江勝太郎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8/2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