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適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60週年校慶,書畫藝術學系蘇峰男、林進忠、林錦濤、張進勇、李宗仁、陳炳宏、蔡介騰等教授共襄盛舉,參與合作作畫以及展出活動,透過藝術的能量傳遞臺灣藝術大學一甲子的人文關懷精神。本畫為同年於國立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臺藝60—資深名家美術大展」作品。 蘇峰男教授,1943年生於臺北淡水,為本土第一代水墨畫家代表之一,畫作以山水與花卉見長,擅於運用水分與色彩,其作品用筆堅挺而溫潤,尤其色彩的獨特運用無人能出其右。林進忠教授字晴嵐,1951年生於臺中霧峰,水墨創作題材多元饒富意境,乃源自於生活中的感悟。書法創新獨樹一格,集詩、書、畫、論於一身。林錦濤教授,1956年出生於臺北關渡,其山水筆墨自成一格,善用濕畫法展現水、石、瀑布、激濤、海浪充滿水氣之特有質感,以豐富的筆墨層次與造形結構,展現造化壯闊之神氣。張進勇教授,1959年出生於雲林斗六,自創水干山水特殊表現技法,面對紙上無機的點線墨彩,在巧妙的筆墨運用下得「遇」幻化萬千、絕妙多方之態,畫中充滿勃郁的生機與盎然的內蘊。李宗仁教授,1966年出生於斗六二崙,將臺灣田園山林、山林水影中四季色彩的變化,運用細膩而渾厚的色彩與筆觸,使畫面中充滿音樂般富有韻律的節奏,其獨到的色彩展現蓬勃生發之感。陳炳宏教授,1966年出生於臺北萬華,擅以水墨展現人物繪畫特有的感染力,以宗教、哲學的角度探討生命、時間、社會形態等主題,將人物畫轉化為具有現代創作精神的個人面貌。蔡介騰教授,1970年出生於臺南柳營,以藝術創作的視角表現書法、篆刻和水墨,其作品展現多元的意識形態,將繪畫中的造形與意象融入書法之中,創作富有能量與當代書寫的新契機。 〈高山仰止〉這件作品,前景幾株松樹佇立於繚繞的煙霧中,山勢舖陳錯落有致,運筆豪放,氣勢磅礴。共同創作此作的教授畫家們,運用蒼勁而挺拔的線條與結構,展現出山石宏偉的氣勢,將造化自然成竹於胸,以筆墨的生動氣韻將景與境融於富於水氣的煙嵐氛圍之中,以精神向度將山水畫的人文精神意涵發揮極致。 款識:高山仰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合繪。林進忠、林錦濤、張進勇、李宗仁、陳炳宏、蔡介騰、蘇峯男并題。 鈐印:蘇(白文印)。峰男(朱文印)。 出處:楊企霞,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