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農村旅行

亞尼斯.穆拉斯基(Jānis Murovskis, 1961-),出生在拉脫維亞(Lativia)首都里加市,1986年畢業於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學院工業藝術系,1989-99年擔任國家藝術學院研究生及講師,1997年獲得碩士學位,1999年擔任國家藝術學院視覺傳播系系主任,2009年升為教授,致力於絹版印刷的創作以及教學。曾於拉脫維亞國家美術館與臺灣舉辦個展,參加過義大利威尼斯、俄羅斯、臺灣、日本、美國紐約等地大型聯展與交流展,亦於2016年受邀在拉脫維亞由爾瑪拉市美術館展出。 亞尼斯.穆拉斯基創作時喜歡作一些超乎常規的嘗試,他認為技法的試驗及錯誤都會產生一些特別的效果。他的版畫創作涵蓋銅版蝕刻、硬紙版、麻膠版與絹印。他善用大片的顏色,不論是一整張,或片段。他認為版畫最後呈現的影像是由最初的構想、顏料的分佈、隨機所交互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頗複雜,涉及技法的運用及哲思的過程。穆拉斯基打個有趣的比方說:「版畫就像走在剛下過雪的地上,留下足跡,深深的印記。也像走過充滿泥巴鞋印的房間,泥沙散布在地板上。而絹印就像三明治,平鋪後,一層又一層地疊上去。」 2015年亞尼斯.穆拉斯基接受我國外交部駐拉脫維亞代表處邀請,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展出《距離產生之無法理解感》絹印特展,這是他首度於亞洲舉辦的個展。關於此次展覽,有一段引言:現象,是在現實與幻象之間的過渡狀態。在實體,視覺或心理上的標的消失後的時空變幻,是一種巧妙,令人神魂顛倒且無可替代的感覺,讓我可以從另一個視點看待事物和事件。覺察到那些被隱藏的東西,距離產生之無法理解感就是我作品要表現的核心。 2014年創作的〈農村旅行〉為該次展覽作品,是一幅以黑色線條和塊面所構成的絹印作品,看似一幅抽象畫,卻是穆拉斯基所描繪的農村景象。在反差極強的圖像中,水平的線條結構,因一些垂直細碎、繩索狀的線條連結而產生一種張力,予人一種協調統一的美感。 出處:鐘有輝,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