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命的出口

林毓修(1967-)出生於臺灣花蓮,1990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參與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暨各文化展館聯展數十場,2014年獲頒中華民國畫學會103年度水彩類金爵獎。林毓修在中學任教期間未曾想過成為畫家,直到認識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創會理事長洪東標老師後,喜歡上水彩及水彩人,40歲始以嚴正的態度投入水彩創作。 花蓮石雕老師廖清雲奠定林毓修繪畫的基本功,大陸水彩大師關維興則顛覆他對水彩繪畫及人物表現的認知,進而啟蒙他的水彩創作。林毓修作品主要以寫實風格描繪石頭、人物,他從2010年開始以石頭為題創作至今,對從小在花蓮溪谷或海邊撿石頭長大的他而言,畫石頭是療癒的,也是他心靈的避風港。 〈生命的出口〉為林毓修2014年假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舉辦「觸動─毓修的水彩畫」展出作品之一,畫面呈現的是構築自其心中的景像,表達因氣候變遷及山坡地濫砍伐,風災或大雨過後土石泥流肆虐,讓多彩的大地覆上一層灰,但在如此惡劣環境中仍可看到生命不凡的韌性──殘根在微潮的泥縫裡延枝展葉,努力在餘光中覓得生命的出口。 本畫構圖幾乎以石頭為主,焦點光線及花朵置於上半正中間,其根部則落在一旁幽暗處,象徵植物隨泥水漂流的遭遇。林毓修為詮釋對土地、石頭的喜愛及與自身的連結,他在每顆石頭上刻畫了許多細節與變化。而在一個乾涸、沒有生機的石頭堆裡冒出一朵粉色嬌嫩的花,強烈的對比強化了畫面的戲劇性。畫中的花象徵希望、出口,花開後可能結果,產生種子,隱喻生命的延續,以此傳遞作品的精神內涵──對生命保有希望。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林毓修。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