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山公園有感

楊增棠(1946-),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高樹鄉,1960年就讀省立屏中時寄居汪乃文先生家學習水彩畫,1966年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正式接受美術課程的訓練,師從林玉山教授習花卉,黃君璧大師習山水,畢業後隨林玉山教授雲遊神州、寫生作畫,正式成為林玉山容膝草堂的入室弟子,先後到過大陸新疆天山、敦煌、長江三峽、九寨溝等名山勝地寫生,為了專心作畫放棄教職。作品多次獲臺北市美展前三名、入選全省美展及獲全省美展第28、29屆第二名。 楊增棠創作特質為以傳統國畫技巧為基礎,從寫生中發掘靈感,尋求自我理念,追求真善美之境界,尤擅畫花鳥。林玉山曾評楊增棠的畫作展現了情境的親切感,帶引觀賞者進入別有一番的天地,這就是有「畫境」,及「不作虛幻,畫必有物有情,平實中,卻是自有其人在」。 〈中山公園有感〉為2007年國立國父紀念館慶祝35週年館慶,楊增棠應邀以國父紀念館之美為題所創作的作品,他運用黃金分割的美學原理,把國父紀念館放在畫面三分之二的地方;再加上S型構圖,畫出前、後的空間感;畫面右上角為高聳的101大樓,為畫面視覺的平衡,在左上角落下款識、鈐印,增加重量感。 國父紀念館最大特色為黃色屋瓦,楊增棠在畫中使用的黃色,讓顏色沉在畫裡不是飄在紙上,反映出建築本身的沉著、厚重感,同時表達對一代偉人的尊崇之意。畫裡的中山公園空地處有群鴿子,這是本畫作的副主題,擅長花鳥畫的楊增棠將鴿子畫得活靈活現,完全呈現鴿子在地上覓食的生動樣貌,鴿子們的形態、動作沒有重複,增加本件作品的趣味點,也是畫作耐看的原因之一。楊增棠認為創作必須有變化,即便畫10朵牡丹也每朵都不一樣,正面、側面、背面及顏色都是可以變化的地方,有變化才會有深度。 款識:國父紀念館座落於台北東區精華地帶,周邊大廈林立,幾年前又增添了堪稱世界第一之一0一大樓,更使得中山公園更加奇特景觀。丁亥清明遊中山公園有感,古鯤南人楊增棠寫。 鈐印:楊。增棠書畫。君子自強不息。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參考資料:楊增棠,《楊增棠畫集》,臺北:楊增棠,1998。 校訂:楊增棠。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