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父紀念館

李振明(1955-),出生於嘉義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師大藝術學院院長、美術系主任,國立中山大學駐校藝術家及韓國東國大學、天津南開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李振明關心繪畫的現代性,臺灣的自然和生態為重要創作題材。莊坤良評論其畫作的畫面經營,帶入理性為本的設計思維,並「將藝術與生態結合,開創水墨的新視界」;曾肅良認為他將中國繪畫的精神,在「似與不似之間」、「非完全抽象」、「也非完全具象」的發展,推向另一種新的可能,「符號性繪畫」應是李振明作品最好的註解。 本畫為2007年應國立國父紀念館慶祝35週年館慶所繪。作者採用中軸式對稱構圖,以現代性結構處理的手法,將幾何線條與建築屋頂的起翹融合;前景布局傳統具象的造景木石,也顯現出當代符號的意味。畫家生涯不斷開拓傳統水墨的創新道路,國父紀念館則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王大閎以「創造有革命性的新中國式建築」為設計理念的重要作品──如何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是建築師與畫家共同探索的主題,也在本作巧妙地雙重呈現。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 1.李振明,《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2.莊坤良,〈李振明美學:生態水墨的新視界〉,《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3.曾肅良,〈新圖騰主義的誕生—評析李振明的彩墨作品〉,《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4.《美哉國父紀念館》,國立國父紀念館,2007。 5.徐明松編,《國父紀念館建館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國立國父紀念館,200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