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隸中庸句

杜忠誥(1948-),出生於臺灣彰化,號研農,別號澗松山民、算沙老人、玄泉老人。1964年考入臺中師範專科學校,得呂佛庭(1911-2005)啟蒙,先後從學於朱玖瑩(1898-1996)、王愷和(1901-1997)、謝宗安(1907-1997)、王壯為(1909-1998)、奚南薰(1901-1997)等渡臺名家。1990年獲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學位,2001年以論文《說文篆文訛形研究》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與美術系專任副教授、明道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及國家文藝獎。 書法博涉傳統各式體例,杜忠誥在篆、隸、楷、行、草均有深入研究,揉煉獨樹一格的自我書風,並思考如何站在傳統的基礎上,開出時代的新風貌。譬如從碩士論文研究「睡虎地秦簡」出發所書寫的非篆非隸、半篆半隸的「古隸」書體,端莊典雅、筆趣鮮活、意味醇厚;以古文字構形的藝術創作,充滿古典的風韻和現代的趣味;至於行草書,下過背草書字典的苦工,其筆觸、線條、氣勢,皆已形成個人的獨特風格。 杜忠誥出生於埤頭鄉的偏僻農村,父母務農,全不識字,一路力拚考上免費的師專,至2015年完全退休離開教職,不僅是他個人努力奮門、改變命運的生命圖像,也是那一代許多學子勤苦自勵的縮影,更是臺灣戰後嬰兒潮世代創造社會榮影的最佳見證。2000年杜忠誥籌辦呂佛庭先生百年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書畫紀念展,該展覽同年底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適逢時任館長鄭乃文邀請題字,本件即為該年所書致贈收藏作品。 釋文: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中庸句。 款識:玄泉老人,杜忠誥書。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參考資料:杜忠誥,《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臺北市:國父紀念館,2017。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