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平致富

林宏山(1964-),出生於民國五○年代的臺灣農業社會,就讀屏東高中時上美術課受李進安老師啓蒙開始習畫,高中畢業北上應徵動畫背景師,後又從事鈑金電鍍等工作,二十六歲才進入國立藝專就讀夜間部,在校期間從西畫轉國畫組,因此精擅於水墨、水彩、書法和油畫等多種媒材,把西畫的素描筆法放入水墨中,即是個人作品特色之一。 林宏山作畫題材多為自然鄉土農村風景,曾跑遍臺灣各地大量寫生,並且有意識地每幾年選一個創作主題不斷畫,例如火雞、牛、稻草、蓑衣、竹林、芒花,個展逾五十三次,1997、1999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畫類文藝獎,2000年獲臺北縣水墨類傳藝獎,長年南北奔波在故鄉屏東開課教畫。 林宏山創作時先現場寫生,但總留幾分回家再靠記憶和想像完成作品,為學生示範也常用學生帶來的照片取景,水彩班與水墨班都先現場示範畫到七、八成,回家之後再補筆完成,作品中有二至三成是畫家心境的表現。 〈清平致富〉創作於2009年,為2012年國立國父紀念館逸仙書坊「林宏山-水墨創作第3次全省巡迴展」作品。畫中的草屋、竹林、水牛、雞鴨和彈唱的老人,是作者融合兒時記憶、故里觀察、異鄉照片取景三者創造出的畫面。 林宏山小時曾與水牛為伴,但牛隻是別人家的,稻梗土塊搭成的家厝,一個房間要睡八個兄弟姐妹,父親在路邊為人修補腳踏車輪胎,母親背著最小的孩子去溪埔撿拾軍方射撃場殘留的碎砲彈。有一年,他從一張中國廣西鄉村的照片得到靈感,將小時的住過的土屋,融合華南農家的屋頂,屋後畫上小時上學要經過的一大片竹林,再加上記憶中的雞鴨牛隻,以及想像中悠適彈唱的兩位老人。 此作也展現將素描用於水墨畫的特色,屋後的竹林即以西畫技法大色塊畫出整片竹林。特殊的光影處理不僅營造立體感,也呈現氣的流動效果,畫面中似有雲氣飄動,呼應「閒淡有真味,清平能致富」的想望。 款識:清平致富。歲次己丑年宏山寫。 鈐印:林。宏山。醉藝軒。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林宏山。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