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夜濤吟岩

黃才松(1951-),出生於臺灣臺南西港,本名財松,字壽嚴,後以字行。因喜硯成癡,自號二百硯翁,工作室齋號瞻廬、漱研閣;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國畫組、美國聖路易芳邦學院(Fontbonne University)藝術碩士,作品多次代表國家至世界各地展出。曾應邀於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國家畫廊、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創價學會……等公私單位個展數十次並出版畫集十餘種。歷任全國美展、中山文藝創作奬、全省美展、高雄美展、南瀛美展、大墩美展……評審委員。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之作品典藏委員、籌備委員、審查委員。兼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曾榮獲全省美展連續三年得獎,並為國畫類永久免審查作家,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第一名、第28屆中山文藝創作獎國畫類得主、第20屆國家文藝獎國畫類得主、文建會文馨獎等重要獎項。 〈夜濤吟岩〉為2012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壽巖一青松—黃才松六十水墨展」作品,黃才松自述,「本作品描述野柳奇岩,以夜遊其境,想像其驚濤拍岩之自然生命之音,不絶令人迴盪耳際!造景而後造境,作畫不是如此嗎?」 水墨大師李奇茂於畫展開幕致詞提及,「黃才松到每個景點所畫山水,是才松的山水,不是黃山或桂林的山水,他也並非僅專業於山水,任何一種材料到了黃才松筆下,都能產出優秀的作品;黃才松打破視覺美術的傳統章法,常理視覺作品是用眼睛看來創作,但他的作品是用心來照顧整個畫面,在臺灣的藝術家中實屬難得。」 黃才松認為,「繪畫不僅要盡其形,更要在感受真實山水之後寫其意,才能以形動人又以意動人,而創造出屬於繪畫的特質。」他強調以東方毛筆的「寫」為元素,結合自身西洋藝術的涵養,引西潤中,透過寫生、寫境到寫我的過程,不斷試探和實驗水墨的質性,於大膽的自由揮灑之間,流露豐厚的人文底蘊。 款識:壽巖。黃才松。 鈐印:才松。黃才松六十後作。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參考資料:黃才松,《壽巖一青松—黃才松六十水墨展》,臺南市 : 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2012。 校訂:黃才松。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